铸魂 、强根
育人 、树形
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(简称“柳钢”),一艘紧跟米兰(中国)工业发展潮流,向海行进的米兰(中国)巨轮。经过60多年的积淀,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、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米兰(中国)联合米兰(中国)
米兰网页版登录入口(简称“柳钢”),一艘紧跟米兰(中国)工业发展潮流,向海行进的米兰(中国)巨轮。经过60多年的积淀,柳钢已发展成为我国华南、西南地区乃至泛北部湾经济圈特大型的米兰(中国)联合米兰(中国)
10月份,转炉厂钢产量达126.29万吨,日均产量达4.07万吨,钢大于铁达15.07万吨,创月产量历史最好水平……进入四季度,转炉厂频频交出亮眼成绩单。
“围绕着冲刺全年实现1420万吨钢的目标,全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,创新攻关,借力发展,大伙儿铆足了干劲,不敢有一丝懈怠,每天、每班、每一吨钢水都要炼好。”转炉厂厂长韦军尤11月6日对记者说。
在转炉三区冶炼平台,熊熊的炉火把整个操作台映得通红,职工们来回穿梭忙碌着。
“3号行车加料,铁水入炉完毕后立即加废钢!”当班铁水班班长李毅正在铁水站紧握着对讲机指挥着生产,汗水密密麻麻地在他脸上流淌,浸湿了厚厚的阻燃服,后背上的汗渍积成了白花花的一片。在他的指挥下,行车副钩缓缓提起,滚烫的铁水包渐渐倾斜入炉……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,5吨废钢迅速加到铁水包之中,这是转炉厂正在开展的创新项目——铁水包加废钢工艺试验。“在铁钢平衡的条件下,铁水包加废钢这一项操作,若按照常态化实施,仅转炉厂三区每天可多产300多吨钢。”李毅自豪说道。
四季度以来,转炉厂从解决生产的难点开始,持续加强铁水耗控制,在转炉一、三区开展铁水包加废钢试验取得实效,铁水包加废钢的生产炉次铁水耗降低至840kg/t,在铁钢平衡条件下有效提高转炉钢产量。随着攻关试验的深入,10月23日,转炉厂三区生产传来捷报,单日日产钢炉数达84炉,钢产量达13268吨,日产钢目标任务完成率达116.67%,创单日钢产量新高。
在冶炼炉前操作室内,冶炼三车间技术员胡海涛也显得很兴奋:“供氧时间780秒,比原来缩短约1分钟,达到预期目标,”他看着身旁的炼钢工陆润锦的操作频频点头。随着“结束吹炼”按钮的点击确认,又一炉成分合格的钢水冶炼完成。
10月份,转炉厂制订了125万吨钢月产的冲刺目标,最为关键的冶炼炉前岗位便成为了“战地”最前沿。“通过不断摸索,我们在降低冶炼周期里占比最大供氧时长上做文章!”胡海涛介绍,冶炼三车间通过优化氧枪喷头参数,把转炉吹炼过程供氧流量由32000立方每小时逐步提至33000立方每小时。进一步增加吹氧强度,继续挖潜纯供氧时长,由原来的850秒降低到780秒,生产工艺取得重要突破。
“目前铁水热量已经恢复正常,下一炉钢的废钢装入量将增加2吨,铁水耗下降的同时可以继续缩短供氧时间。”冶炼三车间工艺副主任李健畅在炉前操作室电脑屏幕前反复强调。今年以来,转炉厂主动寻求突破,积极向行业优秀单位学习,力求在现有装备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产能和品种质量。10月上旬,外出学习的李健畅利用学到的经验,远程指挥三区生产提效工作。期间,冶炼三车间创造了班产29炉钢的新纪录。“今后这样的班产是常态化。”李健畅自信地说道。
思想的解放突破,带动着生产的再提效。10月份,转炉厂三个生产区平均冶炼周期每炉钢降至36.7分钟。冶炼周期的降低,进一步提升生产系统效能:一、二区有条件的做好两炉三机或三炉四机生产组织模式摸索,提升系统生产能力;三区冶炼周期每炉钢降至36.45分钟,完成该区域新产量目标的基础上,系统协调为生产高效保驾护航。
“既要夺产量,更要保质量!”10月份,7号板坯连铸机的板坯双流率高达72.78%,创下板坯双流生产最高纪录。面对板坯高产量带来的质量压力,连铸三车间工艺副主任梁龙清和同事们立下军令状。他们在提高板坯拉速,降低浇铸周期以匹配冶炼周期,优化保护渣选型以匹配高拉速生产现状等措施的同时,结合钢包下渣控制技术、结晶器在线热调宽、中间包液面自动控制、中间包在线自动换渣线等工艺,狠抓铸机精度,保证连铸工序各环节的细节工作锦上添花,有效地稳定了铸坯实物质量。
发力冲刺正当时,思想解放大路宽。“我们通过持续创新攻关,在降低铁水耗和系统生产效能提升方面取得了突破,更为冲刺完成全年生产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!”梁龙清话语坚定。